查看原文
其他

告别成都

朱毁毁 朱毁毁的成都 2022-12-25





今年年底我就要告别生活了三年的合江亭社区,搬到天府新区的新家了。在一个地方生活得越久,你的行李就越多。


我的行李就是成都的「旧城」——当然,这个「旧」只是相对于将要搬去的「新城」而言,它一般是指府河与南河环抱的那片区域。




这三年走出来的成都轮廓

路线基本是在两河环抱之间



你无法去讨论新城和旧城哪个更好这种话题,这是一个永远无解的主观抉择。


我只能把这三年时间的旧城生活打包好,分门别类贴上了标签,然后装到四块硬盘中。抗战的时候,故宫装着一箱箱文物南迁,而我是揣着一张张照片「南逃」。


从合江亭眺望天府新区


未来当然是属于南边的,所以我还在留恋什么呢?便利?熟悉?底蕴?归属?还是简单的「山猪儿吃不来细糠」?


留恋的到底是什么?我也很想问问我自己。




2020年冬·合江亭




首先当然是历史脉络


旧城的家旁边有短小的一截东门城墙遗址,立着一块流沙河亲自书写的石碑。老先生十多年前在工地上找到它时哭了一场,然后把它从挖掘机下抢救了回来。一个老学究告诉我:如果你扒开它的土层,就能看到里面有从唐到清的历代城墙横截面


历史就像这样在成都不断叠加,废墟之上又是废墟。




出土于金沙遗址



大金面具·商周



遗迹编号001









出土于成都市区



佛头·南北朝



遗迹编号002








遗迹编号·003

文翁石室·西汉


嬢嬢会梦到司马相如吗?



遗迹编号·004

字库塔·清代


一次持续百年的投影




废墟们看上去都有点脆弱

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些骨质疏松



遗迹编号·005

修缮保育Ⅰ


耿家巷民居

遗迹编号·006

修缮保育Ⅱ


鼓楼清真寺

遗迹编号·007

修缮保育Ⅲ


克里斯纪念塔

遗迹编号·008

修缮保育Ⅳ


天涯石

遗迹编号·009

修缮保育V


永陵



有时候都很难想起自己住在一个千年古都,尽管我们一直就站在它的废墟上。


可能是因为它们并不那么原汁原味——青石桥没有石桥,花牌坊没有牌坊,肥猪市也没有肥猪,连开了两百年的陈麻婆好像都没那么麻了。


成都真的是一座古都吗?也许早在明末的战乱和千禧年的拆建中,这个城市连续的历史就已经消失殆尽。



遗迹编号·010

新九眼桥


拆掉的古九眼桥➡️仿建的新九眼桥



遗迹编号·011

天府广场


失踪的蜀王府➡️新建的大广场



遗迹编号·012

广东会馆


移民会馆➡️展厅

遗迹编号·013

锦江大桥


城墙砖➡️桥梁砖




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一年

成都早就成了一艘忒修斯之船



遗迹编号·014

古大圣慈寺


佛教寺庙➡️商业中心



它最珍贵的遗产也许就是它本身:城市格局。这些迷人的废墟并不属于过去(原功能丧失),而是属于当下(化为地名)。它们更像是一个方尖碑,在物理层面,在心理层面,让城市里的人知晓自己身在何处。


当地人会把大诗人的旧居视为一个社区,也会把八十年代的工厂用来为一种食物命名。古老的地理位置被后世的都市故事和私人情感覆盖,最终街名被包浆,念起来温暖又耙和。


到二仙桥,你就要走成华大道。



遗迹编号·015

合江亭前的恋人


被后人重建并赋予爱情的含义



遗迹编号·016

永陵的童年时光


欢乐与陵墓原本毫不相关



也许,在经过很多时间的打磨后

「天府五街」这个名字

也能在我的嘴巴里温和圆润起来






第二个是满街的植物。世上没有哪个地方比我们东亚更爱把城市打理成盆景了。


成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园是1911年修建的少城公园,那在这之前,成都人的公园是什么?


从一些残存的街名可以得到答案:柿子巷、竹林村、枣子巷、莲花池街、干槐树街、泡桐树街、皂角巷,柳荫巷——植物往往活得比建筑更久,最后长成了街名。



树木编号·001

蜀华街


树荫构成的街道



我还记得在桂花巷被砍伐的那段时间,即便是身边最吊儿郎当的耍家都在朋友圈板起了脸。大家发起的舆论战最后迫使施工方出面整改道歉,重新栽回桂花树。那是我在成都参与过的最激烈的一次「群体事件」——为了十来棵老树。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这辈子都未曾去过这条位于少城的小街,却理所当然地把这些植物视为最珍贵的不动产。



摸底河的水草



树木编号 002







华西坝的残荷



树木编号003







锦绣巷的银杏



树木编号 004







望江楼的斑竹



树木编号 005







长久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环境

让这里的市民天生就亲近自然



树木编号·006

一碗树荫


鹤鸣茶社



树木编号·007

两枝树桠


旅游街



树木编号·008

三座盆景


百花潭



树木编号·009

四个生灵


水井坊



相较于整齐规划的中央公园,我更期望植物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在周末探望问候。


每次从拱背桥穿巷子的时候,我都会遇上一棵泡桐树,一窝毛竹,一棵银杏,一株三角梅。它们四爷子像走马灯一样,变着花样地在一年四季中轮番上阵,提醒你这一季的气候是什么。


花花绿绿的俗气,真真切切的亲昵。



树木编号·012

一棵大榕树


玉洁西街



树木编号·011

一窝三角梅


拱背桥街



成都这种对于花草树木的偏执

有点像成都嬢嬢对花衣裳的喜爱





银杏叶



树木编号 03








泡桐花




树木编号 ·013







当然了,你并不会指责你屋婆婆

说她的衣服太过老土





第三个是巨大的盒子(主要是指摩天建筑),它们出现在成都也不过数十年时间,就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它的面貌。


过去的旅行者需要去讥讽达官富贾的园林,去品尝城郊农民的蔬菜,去拓印文豪的圣迹,才能在游记中描摹清楚一座城市的抽象样貌。


但现在,只用站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就能看清楚它在如何运转。



建筑编号 001

东湖公园的天际线




我很喜欢这些竖向发展的盒子,我想没有人看到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夜空中闪烁时,不为之欢欣鼓舞。它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往往意味着标准化、国际化和经济腾飞。


这是所有中国城市都在共同经历的一场经济腾飞。




反光的气窗



建筑编号· 002







细腻的纹路



建筑编号· 003







跳动的灯光



建筑编号· 004







盒子的表面是标准规格的光滑

正是这样的标准化提高了城市运转的效率



建筑编号·005

地道


建筑编号·006

划线


建筑编号·007

站点



建筑编号·008

管道

建筑编号·009

高架

建筑编号·010

信号




但盒子堆积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凭空造出了过量的「空白墙壁」和「狭窄管道」,每天都有人在标准的墙壁和管道之间迷茫奔跑,人类主观感受到的街道开始变得模糊。


理性主义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开始吞噬旧城的原生肌理,巨大盒子也让街道空间的尺度越来越大,越来越不能被人的身高所丈量。



建筑编号·011

发光的建筑和管道




建筑编号·012

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六百六十三个中国城市

欣欣向荣,面目模糊




监视器叁叁玖号



建筑编号 013







向上的时代精神



建筑编号 014







古寺上空的长明灯



建筑编号 015







世界上确实有很多

「四倍纽约」和「小东京」

但不幸的是,世上只有一个成都







所幸许多人在旧城保育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于是有了第四部分,城市更新。


有一段时间我的工作室在小关庙附近,那里由一片七八十年代的「盒子」构成。我们来到这儿的时候,社区的街巷中已经开始频繁地出现花圈和灵棚——人和建筑都在加速地衰老。


横亘在府南河边,残破得像一坨黢黑的化石。



更新编号·001

红光小区


黢黑的化石



在这片衰败的氛围中,却有一个砖木结构的旧工业建筑在逆生长。舞踏、阿卡贝拉、即兴剧,大量的先锋活动在巨大的厂房内上演,延缓了社区的衰老速度。


它没有选择从外面把砖瓦更迭换新,甚至还保留着六十年前的窗户;它选择了从里面改变自己的功能,吸引年轻人重返这个古早的社区,感染周边的居民,用星星之火点燃了小关庙这块坚硬的化石。




更新编号·002

集火实验室:参与即更新


由六十年代印刷厂房改造



「建筑老了就直接推倒,那人老了旧了怎么不扔?」70后的集火实验室设计者这样反问到。旧世界和新世界如果不能和平交接,就会出现可怕的记忆真空,于是每一代人都会维护每一代的城市记忆。


这样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才更像是成都城市脾气:温吞又宽容。





更新编号·003

宽窄匠造所


由老旧的酒楼改造




更新编号·004

一些自发的小空间更新


白胡子咖啡·VAPOURBLUE·知物癖




更新编号·005

一些自发更新的街区


镋钯街·猛追湾·磨房街·望福街



巨大盒子横行的时代

推倒似乎比改造更划算


实际上只要耍点小心思

旧物就可以再利用



更新编号·006

「阅读光荣」


磨房街



但又要如何防止街区绅士化?

在带来社区活力的同时

还要关照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更新编号·007

天祥街的两个Barber Shop


本质上不构成竞争关系






更新编号·008

玉林巷子里


两个年龄段的使用者



城市终将属于年轻人

也终将由年轻人来守护

那段与他们关系微弱的记忆





接着是我最喜欢、也是成都最精彩的那个部分:耙和的街头。


众所周知,成都旧城的街道格局看上去方方正正固若金汤,但内部却是无序的流体。若是再出个太阳,街道就会开始融化:竹椅茶座沿街一字摆开,凉粉贩子在人群里乱窜,狗儿猫儿瘫倒当街拦路,沸反盈天如街市。


有人讥讽「若不是还有个方正的城池框着,恐怕早就软绵绵地塌陷了」。



川大的跳蚤市场



街头编号 001







纱帽街的光源贩子



街头编号 002







那么问题来了:

是先有的城池,还是先有的街市呢?



街头编号·003

沙河畔的临时夜市


最低成本的经验手段



街头编号·004

大慈社区的滑板场


开放式的城市公区




混乱的街市(或者叫做非正规空间)似乎不是一个现代都市期望有的样子。来自纽约的社会学家威廉·怀特却持反对观点,他反复地批判城市中出现的「空白的墙壁」,认为「自发性的混乱」才是「人性化大都市」的本质要素。



「···列克星敦大道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这里杂乱无章的氛围···这里来往着纽约一半的盲人···但纷乱对他们来说并无障碍,因为面包坊和报刊亭的气味就是他们最好的盲道」





龙王庙正街

菜市


肉摊



街头编号005








包家巷菜市场


晒菜



街头编号 006







标记街道的气味可以是多样的

是新鲜的、陈旧的、令人愉悦的

甚至可以是腥臭的



街头编号·007

捆住的乌龟


锦里西路

街头编号·008

发光的鸟


棕竹巷

街头编号·009

觊觎的神兽


东大街

街头编号·010

窒息的金鱼


古卧龙桥街



街头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而脆弱的生态往往由单一的元素构成



街头编号·011

一种街头文化

Funky Town


街头编号·012

另一种街头文化

新南门桥头




17年拍的一张照片显示,那时候的张四哥还叫森态麻将馆,歪歪扭扭的手工红色大字报和无数盆批发市场拉来的绿萝,把这个太古里旁的小天地塞得满满当当。没吃过他们家的甜水面,但也足够印象深刻。


后来东糠市街为了匹配周边的街区格调,统一规划招牌,张四哥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一夜之间被改造得巴巴适适,和周围的店铺商招浑然一体。


「手工甜水面独一无二」九个大字,现在只剩下「手工甜水面」了。






手工甜水面独一无二




手工甜水面



街头编号·013







手写招牌



街头编号 014





商品

陈列




街头编号 015





构筑城池的过程中,张四哥的消失令人惋惜

街头理应耙和得像一床花棉被

看起来方正,但也容忍柔软的褶皱




街头编号·016

两块广告栏




街头编号·017

两幅装饰画




街头编号·018

两种字体




街头编号·019

两个守护神




因为街道的精彩

并不需要用粗陋和精巧来衡量




街头编号·019

《狗头》


街头编号·020

《泼墨》


街头编号·021

《虚拟》


街头编号·022

《熊猫》


街头编号·023

《广告文案》



只要是独一无二的

就是街道上的艺术品







天府大道很长,长到分住两端的朋友们一年半载可能都见不到一次;府南河却很窄,隔着一条河你都能听见对面的人在为什么而开心,为什么而叹息。


那些以街道为舞台的鲜活人物,是我对旧城最后的留念。



人物编号·001

一城居民半茶客


夏家茶楼



成都的旧城曾经有很多茶铺,如果你坐在里面偷听,是能够侧写出城市的大致情况的。作为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乡绅和疯子,鸿儒和乞丐,都能在里面平起平坐。人们乐于在这个舞台上扮演自己,整个城市的面貌如一张纸平铺在你面前。


老式茶馆最终被时代碾碎,性格各异的茶客却散落在大街小巷——人们的性格由此在街道上铺开。



人物编号·002

街头咖啡师☕️



人物编号·003

街头理发师💇



人物编号·004

街头表演者🤹‍♂️



人物编号·005

街头阅读者📖




他们喜欢在街道上大方地伸展自己

毫不避讳地展现喜好与追求

「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垂钓者



人物编号 006







舞蹈家



人物编号 007







指挥官



人物编号 008








红星路以前有一个十分敬业的「黄老妞」(这边对交通协管员的称呼),他喜欢用夸张的表情和狂野的姿势来指挥交通,每当红灯亮起,就仿佛一个沉浸式的临时舞剧在街头上演。昏昏欲睡的司机们会在他的哨声中惊坐起,哭闹的孩童会在他的舞蹈中目瞪口呆。直到绿灯亮起,大家或是嘲讽或是鼓掌地退席。


后来他生病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出现过,红星路于我来说,再次垮塌为一个繁忙、混乱、平庸的路口。


再到后来,我发现自己很难再用建筑去标记成都的任何一条街道。




人物编号·009

休息的人


大安东路

人物编号·010

遛鸟的人


玉成街



人物编号·011

头顶口袋


东门大桥

人物编号·012

手采银杏


滨江东路



人物编号·013

召唤锦鲤


人民公园

人物编号·014

治愈头痛


文殊院



人物编号·015

世俗老饕


盘飧市

人物编号·016

神职人员


青城山



人物编号·017

庄严宣誓


青莲上街

人物编号·018

割线纪念


太古里



我很喜欢这些陌生人

感谢他们在街头的精彩表演

让我能记清每一座剧院的样子








最后的最后

是不能舍弃的环节

关于旧城的食物




食物编号· 01

蛋烘糕

蛋百子

食物编号·02

糖油果子

邓师傅糖油果子

食物编号·03

干拌抄手

干海椒抄手

食物编号·04

火锅

太多家了

食物编号·05

香酥锅盔

王记特色锅盔

食物编号·06

猪油网江团

轩轩小院

食物编号·07

牛油串串

喳哇牛油串串

食物编号·08

蒜泥白肉

陈麻婆豆腐


杭州人陆游感叹

「未尝举箸忘吾蜀」

一旦尝试,就终生难忘






这里未来会成为我的「旧城」吗?我们可以像移民一样,把我们的生活方式种植在硬化的地面上吗?还是会被这座崭新的城市所征服,最终被塑造得光滑而标准?


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满怀期待。




2021年春·天府大道南一段





撰文

摄影


 朱毁毁

 朱毁毁

部分图片来自

叶子文、Micro、13




 拓|展|阅|读



成都的过场




朱毁毁的2020年




四川盆地是中国的泡菜坛子




你看,那家店好奇怪






*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